上海疑难刑事案件律师

法律咨询热线

18055196136

您的位置: 首页 律师文集 律师文集

自我感动代替不了司法现状

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21日 来源:上海疑难刑事案件律师
[导读]:《第二十条》热映,最应该看这部电影的不是当事人和律师,也不是平民大众,而是司法工作人员。只有他们敢于担当,依法做出符合社情民意的裁决,人们才敢行使正当防卫权,见义勇为才会回到生活当中。所以一直期待能有更多的司法人员认真看这部电影。然后就看到了一位检察官写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。确实写的很好。好在他有当事人视角,有对检察官自身的要求和反思,尤其他提到“司法需要扎根泥土体现民意。

《第二十条》热映,最应该看这部电影的不是当事人和律师,也不是平民大众,而是司法工作人员。只有他们敢于担当,依法做出符合社情民意的裁决,人们才敢行使正当防卫权,见义勇为才会回到生活当中。所以一直期待能有更多的司法人员认真看这部电影。然后就看到了一位检察官写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。实写的很好。好在他有当事人视角,有对检察官自身的要求和反思,尤其他提到司法需要扎根泥土体现民意。好的司法一定是深深的与所处社会文化价值观所缠,好的司法判决也一定是社会价值观的法律化体现——这是当下司法人员最缺的,也是他们认识不到、不在意的。机械司法和重刑主义,让原本无罪和罪轻的案件,陷入有罪和罪重的深渊,基本无法改变。如果说韩明在听证会上的发言代表了一个检察官的高光时刻,确实值得敬佩,我们也要看到他之前20多年冷漠机械的办案状态,而这才是普通办案人员的常态。如果不是3年前他机械司法,把见义勇为的公交车司机办成一个故意伤害,最终导致司机冤死车轮之下;如果不是他自己的儿子连续被冤,深感见义勇为者反被冤被拿捏的无奈,他也没有能力反思,没有可能去体察一个案件对一个家庭的深远影响,更没有勇气去对抗,也就没有电影的那段振聋发聩的宣言了。这个电影的推广,让我们看到了最高检还正当防卫权于百姓的决心。但是,没有谁敢期待,从今而后,韩明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能很好地体现社情民意,都能如此勇敢担当。毕竟大的司法环境没有改变,传统没变,办案的思维方式没变,对案件的考核也没有根本改变,偶尔出现一个惊为天人的案子可以理解,期待以后所有的案子都这么办,不现实不少法检人员在那篇文章末尾留言,说这部电影是为他们正名,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具体体现。说实话,看到这些,苦笑一声。韩明的那段慷慨陈词,日常办案中,出自谁口?辩护律师!听证会上,法庭上,这么多年,这么多案件,几个人见过这样慷慨陈词的检察官?从流传出来的庭审视频看,是不是这样的律师更多?可是影片丝毫没有提及。在法治影片的视野里,律师始终是缺席的,伟光正的永远都是法检人员。如果我还在体制内,没有律师的切身视角,没有跟当事人和家属并肩战斗的经历,大概率,我也会被电影感动,似乎电影中的韩明就是自己的化身,感慨终于有人替我说出了心里话,终于有人看见了我的勇敢和担当,让我顶天立地地站在了大众面前......不否认体制内有健康力量,这是法治的希望和未来,也是当事人的希望,更是律师必须紧密团结的力量。我们也为办案中遇到这样的法检人员而深感幸运。但更多时候,办案中遇到的法检人员,是很难认真听取律师意见的,对律师意见要么不听,要么敷衍,要么嗤之以鼻。天然地跟律师对抗,这是非常明显的。还有一种情况,有些法检人员是很愿意听律师意见的,但是,由于久居庙堂之上,脱离现实生活太久,离民生太远,无法理解和体会现实,没有同理心,更没有对这个苦难世界的悲悯,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。最终还是不能接受律师的意见。导致原本可以不起诉或者撤回的案件,也走上了有罪判决之路。这种是最可惜的。缺失对生活和民情的基本体验,仅靠支离破碎的卷宗呈现出来的片段办案,只会让案件和当事人失去公平处理的机会,离司法机关想要的公平正义也相去甚远。少一点自我感动,多一点脚踏实地,无论法检还是律师,当我们能真实地走进乡野,走进企业,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,再去看待案件,就多了不一样的视角,对案件的处理就会更踏实,拿出结论的时候,也会更坚定有力。而这,就是百姓最真切的期待。